手机版 收藏 导航

路不拾遗是什么意思(在中国唐朝)

原创 www.zjqzyz.com 2024-05-01 8:05:34

“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,”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只是个传说,只不过是个形容词而已,社会安定,民风淳厚,要做到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这种境界,靠的不一定是人人都家财富有,而是人的文化精神,道德修养达了一定的境界,否则都只是个空话。

在中国唐朝,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,难道不是真的吗?

“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,”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呢?史书确有记载,并非一句空话,“夜不闭户”出自孔子的《礼记 礼运》:“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;“路不拾遗”出自《韩非子•外储说左上》,其中有:“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

在中国唐朝,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,难道不是真的吗?

《资治通鉴》有记载:“上与群臣论止盗,或请重法以禁之,上晒之,曰:“民之所以为盗者,由赋繁役重,官吏贪求,饥寒切身,故不暇顾廉耻耳。朕当去奢省费,轻徭薄赋,选用廉吏,使民衣食有余,则自不为盗,安用重法邪?自是数年之之后,海内升平,路不拾遗、夜不闭户,商旅野宿焉。”

这段话的意思是: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讨论禁止盗贼。有人说要用严厉的律法来管制。皇上笑着说:"老百姓之所以去做偷盗,是由于税收太重,劳役兵役太繁,官员们又贪得无厌,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,所以也不顾廉耻了。我们应当控制奢侈,节省开支,减轻徭役,少收赋税,提拔任用廉洁的官员,使老百姓衣食富足,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窃了,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!从这没过多久天下太平,即使有东西丢失在路上别人捡到也不会据为己有,大门都可以不关了,商人和旅客都敢安稳投宿。

在中国唐朝,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,难道不是真的吗?

相传在唐朝的时代,有个买卖的人途经武阳(今河北大名一带),不小心在路上丢失了一件心爱的衣服。走了几好久之后才发觉,心中着急,有人说:“没关第,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,你往回去找一下,肯定会找到的。”那人将信将疑,心里想这有可能吗?转而一想,找找也无妨。于是赶了回去,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。这件事后来就传开了。所以“路不拾遗”这个成语就此而来。形容社会安定,百姓淳厚,人们思想道德品质高尚。

在中国唐朝,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,难道不是真的吗?

唐朝的“贞观之治”,当时就是“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”的景象。但是这种景象并不是用法律逼迫出来的,而是人们具备内在的高尚道德修养所体现出来的。当时的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,“东至于海,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,行旅不赍粮,取给于道路”,相传曾有一年全国计有290个死刑犯人。李世民特许他们可以回家办理好后事,到明年秋天再回来就刑。到了次年秋天,290个囚犯依然全部回来就刑,并无一人逃走。

在中国唐朝,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,难道不是真的吗?

大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,高度发展的文化以致当时的首都长安,就成了世界性的大都市,各国能人商贾都往向长安这个大都市,并以中国人为荣,大批的外国留学生一批又接一批的来中国学习先进的中华文化,当时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达到数千人。自己交学费的并不计算在内,这些日本人学成回国后,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“大化改新”,也就是中国化运动,上至法规制度,下至服饰习俗,全都效仿当时的大唐王朝。

在中国唐朝,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,难道不是真的吗?

了解贞观之治,我们就清楚了,为什么国外到现在都有唐人街,旅外华人华侨却以唐人自称,由此可见,中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“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”的社会景象。当时唐朝皇帝李世民是个贤明,有才智并且个人修养和天赋都很高,“工书法、富文词”,并且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鼓励文化教育,才有唐代书法、诗词、文学、商业、艺术等都达到了鼎盛,尤其是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,对玄臧西游以及佛学的支持,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到开通古丝绸之路。

在中国唐朝,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,难道不是真的吗?

“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,”不只是在于理政清廉,品德高尚,风气纯正这个层面,而是大同的理想概念,孔子在《礼记·礼运第九》曾描述了真正的大同世界:“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。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。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

在中国唐朝,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,难道不是真的吗?

这段话的意思就是:大道实行的时代,就是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.选举有德有才之人来治理天下,人与人之间讲信用,重和睦.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才当作亲人,把自己的子女才当作子女,要老有所养,少有所教,壮年出力,老弱病残都有保障,男子各尽其力,女子各守其道.不让财物丢弃于无用之地,但也不要收藏家里私用,对于身体能力较差的人也不必担心自己生活问题,因此耍阴谋诡计的人被抑制,劫夺偷盗、杀人越货的坏事也不会出现,所以人们连家里的大门也可以不用关.这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。

在中国唐朝,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,难道不是真的吗?

古代孔子曾把这样种生活状态叫做“大同”世界,是精神层面的“大同”世界。现代的马克思从另外一个角度也给人们描绘了一个“大同”,“物质达到极大丰富,没有剥削,没有压迫,按需分配”。这就是“共产主义社会”。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!不过,社会安定和谐、民风淳厚的先决条件仍然是高尚道德操守,“仓禀实而知礼节”。